有氧和無氧運動是什麼

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是什麼?人體3大能量系統簡介

Last Updated on

許多小伙伴對有氧和無氧運動的區別可能不是很清楚,對於運動種類的安排或許也沒有太在意過,其實這關乎於你的運動方式是否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,還是只是在漫無目的「動一動」而已。為什麼有人有氧做了許久卻都沒有減到脂肪,有人拿啞鈴舉了半天卻沒有長什麼肌肉? 

大家可以先思考看看以下的問題:
只要有負重,有使用槓鈴或啞鈴就是無氧運動嗎?
只要是跑步就是有氧運動嗎?

想減肥要做什麼運動呢?
想增肌只要有拿啞鈴就可以了嗎?

或許以上的問題令你感到困惑,下面將跟你分享有氧和無氧運動的差別,以及達到有效運動的條件有哪些,讓你可以更針對自己的目標,安排適合的運動。

我們通常談到無氧和有氧運動,主要牽涉到的是身體能量系統的運作方式,身體為了做出動作,必須消耗能量才能完成,我們每天所吃的食物,最終目的是為了產生ATP(adenosine triphosphates;三磷酸腺苷或腺嘌呤核苷三磷酸)

ATP是一種即時可用的能源,需要時馬上可以使用。

身體的供能系統有三種,運動中使用的是哪一種系統產生的能量,則是和運動強度,以及時間長短有關,以下簡介三種供能系統,以及跟有氧無氧的關係。

磷酸根系統

在沒有氧氣時發生作用,為無氧過程,在短時間和大強度運動中,磷酸根為主要供能系統。分解肌肉中的ATP及CP(creatine phosphate;磷酸肌酸或肌胺酸磷酸鹽,儲存於肌細胞中的另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)來提供能量。

由於在骨骼肌中的含量非常少,所以僅能維持爆發性、劇烈的運動數秒,磷酸根系統的特性是快速可用,主要提供瞬時、短距離、高強度運動所需能量,如跳躍灌籃、短跑衝刺等。

糖酵解系統

醣酵解系統有兩種類型,分別是快速(無氧)醣酵解以及慢速(有氧)醣酵解,為中等強度、中短時間的運動提供能量。

都以肝醣分解成葡萄糖做為原料,其中無氧醣酵解最終代謝產物為乳酸,故又稱乳酸系統,隨著乳酸堆積,氫離子濃度也會增加,抑制糖酵解反應,直接影響肌肉收縮的能力,導致肌肉疲勞。

例如阻力訓練,需要以較高速率提供能量,那麼供能途徑主要就會來自無氧醣酵解,持續時間約2-3分鐘。如果氧氣充足,須要的能量較多,則啟動有氧醣酵解系統,以心肺耐力的訓練為主。

氧化系統

需要氧氣參與,為有氧過程,主要在長時間和低強度運動中供給能量,以醣類、脂肪或蛋白質的分解做為材料來產生能量。

在安靜狀態下,人體主要使用碳水化合物(30%)和脂肪(70%)產生能量,在慢速長時間的人體活動中,氧化系統是產生ATP的主要來源,故此系統也以心肺耐力的訓練為主,例如慢跑、游泳、快走、水中有氧等都是常見的有氧運動。

從以下整理好的表格,可以更簡單看出:

一個運動究竟是無氧還是有氧運動,主要取決於運動強度,其次則是取決於持續這項運動的時間。

人體能量系統

於是,我們可以很容易區分出有氧和無氧運動的差別了。

有氧運動

更直觀的說,可以讓你維持連續不間斷長時間的運動,就是有氧運動,大致上來說,心率維持在穩定的狀態,不會有太劇烈的起伏變化。

因此有氧運動的判定,主要是由運動強度和持續運動的時間而定,而不是根據運動項目(例:跑步、自行車)判定是否為有氧運動。

達成有效的有氧運動條件

  • 至少持續20分鐘
  • 運動強度必須足夠

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(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)建議的訓練強度範圍是:

最大心率HRmax達50-90%或儲備心率HRR達40-85%區間。

提醒:
須依個人體適能情況而定,務必衡量自身體能可負荷程度,勿操之過急,欲速則不達。
體能不佳的人應從低強度開始慢慢訓練;而體能情況較好的人可以使用較高強度進行訓練)

無氧運動

同樣地,中高強度的運動,短時間(定義為大約3分鐘內)就會感到相當疲勞和吃力,需要休息無法再繼續,就是無氧運動。

肌力訓練就是一種無氧運動,強度依據肌力負荷而定,也就是8RM、12RM、15RM等,意味著適當的某個重量下,僅能完成特定次數,就必須休息無法再做。

例如奶油嬸進行12RM的六角槓硬舉,表示他以適當的重量剛好做了12下硬舉,身體就會感到疲勞無法再接續著做第13下,這對他來說就是一個無氧運動。

但如果奶油嬸拿了1kg啞鈴做高腳杯深蹲,很慢很慢地做,並不是一個深蹲做好幾秒才完成動作,而是做一次深蹲休息5秒以上才繼續做下一個,邊做邊看youtube,做了幾十個,幾百個甚至做了5分鐘、10分鐘以上,都還有體力繼續做,也幾乎不太喘,這對他來說就不是一個無氧運動。

那麼沒有負重而是使用自身體重呢?
如果進行沒有負重的引體向上,只能維持較少的次數或較短時間,同樣也是無氧運動。

達成有效的(無氧運動) 阻力訓練條件

  • 適當的姿勢及技巧
  • 足夠的費力程度(取決於訓練者當前的訓練狀態和目標)
  • 動作訓練順序、訓練的肌群、訓練量、訓練天數、反覆速率和組間休息長短等各項因素都須要考慮

結論

看完以上文章,你是否更了解什麼是無氧和有氧運動了呢?

在任何情況下,無論是運動或是休息,以上三種供能系統都不會單獨提供所需能量,而是相輔相成,達到完美的平衡。了解運動中能量供給的情形以及能量的生成受什麼影響,對於制定有效的運動計畫,將會更有幫助。

不論是有氧還是無氧運動,對身體都是有益的,都可以鍛鍊肌力與心肺能力(只是比例上的差異),所以想要健康的話,有氧和無氧都需要適當鍛鍊哦!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